日期:2025-07-02 14:43:41
近年来炒股配资学习,国内许多城市的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然而,这种建筑模式并非尽善尽美,其弊端日益显现,甚至引发了政府的关注和调控。
高层住宅的兴起,源于开发商追求最大化利润的商业逻辑。在同等面积的土地上,高层建筑能容纳更多的住宅单元,从而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。相比之下,多层住宅的建造数量有限,利润空间相对较小,这直接导致了开发商对高层住宅的偏爱。
然而,高层住宅的诸多缺陷正逐渐驱使居民选择搬离。首先,令人诟病的是其过高的公摊面积。通常,多层住宅的公摊面积仅为10-15%,而高层住宅的公摊面积却高达20-30%,甚至更高。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,业主们还要为这些实际并未享用的公共区域缴纳物业费,这无疑加重了购房者的经济负担,引发了广泛的质疑。
其次,高层住宅的老化问题日益突出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建筑结构和各种设备逐渐老化,维修保养成本居高不下。更严重的是,一旦房屋老旧,拆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由于高层住宅住户众多,拆迁成本将异常高昂,甚至可能导致开发商亏损,因此开发商往往不愿承担如此巨大的风险。
展开剩余66%此外,高层住宅的电梯依赖性也成为一大隐患。在早晚高峰等时段,电梯拥挤不堪,居民上下楼需要耗费大量时间。更重要的是,电梯的频繁使用导致其老化速度加快,频繁的维修保养费用又最终转嫁到业主身上。这种高昂的维护成本,也促使许多业主选择搬离。
更为重要的是,高层住宅在面临火灾或地震等紧急情况时,其安全性令人担忧。电梯故障的可能性极大,这将严重阻碍居民的逃生和救援。而多层住宅则具备天然的优势,居民可以通过楼梯迅速逃生,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。
正是基于高层住宅的诸多弊端,住建部于去年9月发布了《关于加强超高层建筑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(征求意见稿)》,提出从2022年起,高层住宅的建造需与当地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,并作为重大公共建设项目报城市党委政府审定,实行责任终身制。
此举意味着,中小城市将难以再建造高层住宅,因为其消防救援能力远不及大城市。未来,各城市住宅建设将原则上以6层的多层住宅为主,高层住宅的建造将受到严格限制,需经过当地政府部门的严格审批。
可以预见,在新的政策调控下,高层住宅的建设将在许多城市停滞或大幅减少。而两种类型的住宅将更受市场欢迎:
第一类是配备电梯的多层住宅。这类住宅既能保障居民的出行便利,又能降低公摊面积,同时在紧急情况下,即使电梯故障,也能确保居民的快速疏散和救援,从而成为购房者的理想选择。
总而言之,高层住宅的时代或许正在走向终结,而更注重安全、实用和居住舒适度的住宅类型将成为未来房地产市场的主流。
"
发布于:山东省鼎宏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